诚高新闻资讯

资讯中心

深度丨中国能源与环境中长期三阶段研判:从2015到2050发布时间:2016-08-08 16:12:16 | 来源:浙江诚高高压电气有限公司

一、2016年-2020年:关键的"十三五"

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主要难度

面向未来,中国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导向,努力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努力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定量目标包括: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

•用水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具体到能源领域,《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重点实施四大战略:

•节约优先战略,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

•立足国内战略,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2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储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基本建成;

•绿色低碳战略,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创新驱动战略,到2020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

从发展形势看,"十三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仍将处于推进阶段,速度将有所放缓,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产品产能峰值将陆续到达,能源消费将延续低速低量增长,煤炭峰值将在2020年左右来临,对环境的压力整体有所减轻。但是,多年增长的总量基数显著增大,预期至2020年我国将新增6000万左右的城镇人口,带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生活型污染排放以及城市生态空间安全格局压力持续增长。我国完成全阶段工业化过程节点预测在2030年左右,城镇化基本稳定节点在2030年,未来5年还将是资源能源支撑工业化完成、经济爬坡过坎、城镇化进程推进的重要阶段,带来的污染排放新增压力仍将处于高位水平。而前期快速工业化进程下累积的多个经济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数量巨大、成因复杂,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老问题、新旧压力叠加,应对难度及风险明显加大。

能源需求总量有望进入平缓的增长趋势

2020年前后在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和消费方式转型下,能源需求总量有望进入比较平缓的增长趋势。比较明显的是用电量增速进入新常态,将维持在3%-5%的中速增长。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电力行业诸多人士认为,"用电量增速的新常态"也已到来。中电联专家认为,"十三五"我国用电量将维持中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过6%的情况将成为历史,未来10年用电量增速将维持在3%-5%的中速增长。

与之相对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促使煤炭消费进入筑底阶段。前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费控制在42亿吨左右,一次能源占比由目前65%下滑至61%。对照当前市场,未来煤炭消费开始筑底阶段,仍有一定增长空间。需求强度年均下降约4.5%,消费量年同比增长2.5%,增量向工业消费领域倾斜。

石油需求将进入负增长时代。未来石油需求强度下降速度加快,体现的是经济结构、收入水平、资源禀赋及政策风向的共同结果。一方面,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能源安全值得审慎对待;另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占比下滑,石油消费相应减少。经济结构变迁与需求替代,带动能效提高。石油需求负增长预测并不是来自经济大幅下滑的预期,而是源自能效提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变迁与需求替代。

火电占比持续下降。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速度为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留出空间,使增加天然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规模和比例成为重点方向。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是替代主力,非石化能源占比将由12%提升至15%。"十三五"期间,风电、核电、太阳能装机量将有20%以上复合增长,挤出电煤需求。当前火电占比一再降低,年中下探至69%。根据历史经验,火电占比较火电装机总量占比高出10个百分点,估计到2020年火电占比降至72%。非化石能源将发展迅猛。

但是,"十三五"水电装机增速将放缓。这主要是因为大型水电开发基本完成,未来水电潜力收窄。我国水利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4亿kW,年发电量117534亿kWh,当前已开发3亿kW。"十三五"规划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5亿kW,复合增速年均4%。

环境保护将更加强调以"质量改善"为核心

2015年1月起实施的新《环保法》,已经正式确立了总量减排的法律地位。第44条规定,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但是,学界主流声音认为,应当改革总量制度,总量控制只是手段,而目标应该落在改善环境质量。改革之音已然传来。据环保部消息,"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思路方案已起草完成,初步提出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实施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协同控制,实施分区域、分行业差别化总量控制要求,加强污染物排放浓度、速率、总量的时空精细化减排管理的总体思路。

与"十一五""十二五"相比,在目标实施上,环保"十三五"规划将从单一目标即总量控制目标、减排目标,变成双目标即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涉及绿色经济、核安全问题、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污染防治等诸多方面。

"十三五"将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未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将更加强调以"质量改善"为核心。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土壤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减排约束性考核指标将进一步扩容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步提出2020年及203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在既有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新增污染物总量控制注重特定区域和行业;空气质量实行分区、分类管理,2020年,PM2.5超标30%以内城市有望率先实现PM2.5年均浓度达标。

"十一五"以来,我国开始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约束性考核,最新针对四大污染物的2015年减排目标为:COD、NH3-N同比减少2%,SO2同比减少3%,NOx同比减少5%。应该说,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对于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污染治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展望"十三五",在继续实施上述污染物减排考核基础上,或将新增以下四项考核指标:

•首先,初步考虑在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开展烟粉尘总量控制,实施基于新排放标准的行业治污减排管理,因此颗粒物总量减排将首次纳入考核体系,这将有利于目前正在推进的火电等行业提标改造趋势进一步深化;

•其次,重点行业的VOCs 治理或将得到高度重视,其对控制PM2.5 也有重要作用,而《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已于2014 年底出台,除了相关监测(背景类监测需求超过20 亿元,若考虑相关工业企业领域需求还将大幅增加)及治理市场将随之兴起之外,通过对排放VOCs 产品进行征税等价格手段也将得到应用;

•最后,TN、TP也将纳入考核体系,"十三五"期间初步考虑在三湖一库、海河流域以及长三角等污染最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实行总氮或总磷区域排放量总量控制,要求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除磷,新的减排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污水厂提标改造及专业化运营需求释放。

可以看出,新增的四种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并不是在所有的区域和所有的行业实施,而是在某些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分别实施,这也是它们区别于既有的四种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的地方。这体现了《基本思路》是对全国实施重点行业工业烟粉尘总量控制,对总氮、总磷和挥发性有机物实施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相结合的总量控制,以增强差别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国家对于环保投入将远远超过"十二五"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2014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必将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环保产业将迎来更加发展的大机遇、好时期,至少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大规模集中治理污染已成新常态,环保产业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依法治污、严格执法已成新常态,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已成新常态,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环保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已成新常态,环保产业的市场活力将进一步激发。

吴晓青表示,预计十三五期间,国家对于环保投入将远远超过十二五。目前环保部正在制定政府购买环保服务方面的相关政策,重点将包括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保护水源地安全等环境服务,预计将进一步促进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另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总体而言,由于三大污染治理行动计划("水十条"、"大气十条"及"土壤十条")的推进,环保产业进入生命周期的稳健成长期。

污染物排放"拐点"有望全面到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一项课题研究报告指出,未来5到10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将全面到来,即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将由上升转为下降。在中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的峰值出现在2006年,氮氧化物的峰值可能在2012年已经出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上正进入跨越峰值并进入下降通道的"转折期",未来5—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将全面到来。初步估算,2016—2020年之间,即"十三五"时期,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叠加总量会达到峰值。课题组建议加快完善污染物减排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做实以环境标准为代表的"命令—控制类"环境监管政策,发挥其在污染减排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扩大环境经济政策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环境政策工具实用化、多元化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促进形成污染减排长效机制。

二、2020年-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担当,中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20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保持在5%左右,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更为突出。由于各种技术进步和能效提高,2020年后能源需求和能源供应进入缓增趋势。

对2030年中国电力发展的预测

中国是世界上用电量最大的经济体,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煤炭消耗量占全球一半。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其电力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些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电装机容量目标、更为严格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碳价机制以及正在推行的电力市场改革。彭博新能源财经对2030年中国电力发展预测如下:

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477吉瓦,以满足届时将达目前两倍的电力需求。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新增装机(5,900吉瓦)都将发生在中国,届时中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中将有一半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源。

可再生能源发电越来越出色的经济竞争力以及政府的持续支持意味着,它们将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2013年到2030年,每年将平均新增17吉瓦的陆上风电(包括旧风场改造)和24吉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的光伏发电中将有三分之二(16吉瓦/年)来自小型分布式光伏。

到2030年,陆上风电将成为成本最低廉的电力来源,每兆瓦时的成本将在41美元至63美元之间。相比之下,由于投资成本不断攀升、燃料价格提高以及新污染控制措施的推行,煤电的平准化发电成本(LCOE)将从现在的每兆瓦时40美元攀升至2030年的每兆瓦时137美元。页岩气储备的开发将使天然气发电的成本降低15%,达到每兆瓦时61美元,而大型地面光伏发电的成本则有望低至每兆瓦时60美元至80美元。

总的说来,我们预计2013至2026年中国电力装机上的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72%将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发电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吸引5,210亿美元,风电(包括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将吸引大约4,370亿美元。

到2030年,煤电发电量将仍占46%的份额,但相比2013年的74%,这已经有所下降。可再生能源发电在中国的全部发电量中将占到三分之一,而在2013年尚仅占五分之一。引入核电意味着,在16年后43%的电力产出将达到零排放标准。

对2035年中国能源趋势的预测

BP预计中国到2035年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而其进口依存度从15%升至23%。中国的能源产量增加47%,消费量增加60%。

中国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比重从22%升至2035年的26%,而其增长贡献了世界净增量的36%。

中国的能源结构继续演变,煤炭的主导地位从当前的68%降至2035年的51%,天然气的比重翻倍至12%;石油的比重保持不变,约为18%。

中国的化石燃料产量继续增长,天然气(+200%)和煤炭(+19%)的增量超过石油的减量(-3%)。

所有化石燃料的需求均有增长,石油(+67%)、天然气(+270%)和煤炭(+21%)占需求增长的66%。可再生能源电力(+580%)、核电(+910%)和水电(+50%)也强劲增长。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37%,到2035年将占世界总量的30%,人均排放在展望期结束时超过经合组织

到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220%,而能源强度下降50%,与1990-2010年期间的降幅(-52%)相近。

中国能源产量在消费中的比重从当前的85%降至2035年的77%,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净进口国。

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在2020年代中期超过俄罗斯成为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国(仅次于美国)。

石油进口依存度从2013年的60%(600万桶/日)升至2035年的75%(1300万桶/日)--高于美国2005年的峰值。天然气依存度从略低于30%(40亿立方英尺/日)升至超过40%(240亿立方英尺/日)。

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98%。石油仍然是主导性燃料,但市场份额下降,从90%降至2035年的83%。天然气的份额从5%升至11%。

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81%,虽然煤炭仍然是主导性燃料类型,但其市场份额从当前的77%降至2035年的58%,而可再生能源(从3%升至13%)和核电(从2%升至11%)的份额提高。

工业仍将是所有领域中最大的最终能源消费主体,但是其消费增速最为缓慢(+41%),导致其消费需求比重从51%下降至45%。

煤炭仍是主导能源,重在清洁利用

在2030年前甚至更长时期内,尽管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步得到优化,但是煤炭依然是中国的主导能源,"以煤为主"是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其仍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未来的能源结构不再是另一种主导能源取代煤炭的主导地位,而是进入(煤炭、石油与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多能并存的结构。这是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如何综合和清洁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所有的能源资源,是中国小康社会能源战略与政策的基本内容。需要特别指出,中国的能源清洁化不是简单的非化石能源化,相反,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是未来能源清洁化的重点和难点。

三、2030年-2050年:成为能源创新大国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重申,到2050年,全球80%的电力供应应来自中低碳能源。而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报告,中国可在该领域作为世界各国的典范,于2050年实现这一目标。

而要在2050年前达到80%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不能满足于制造者和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成为创新者。中国在太阳能发电和风电领域巨大的生产能力受到世界瞩目,也成为贸易的主角。自2008年起,中国一直是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国。2012年,中国生产的多晶硅占世界总量27%,晶片占80%,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66%,晶体硅太阳能组件占69%。2011年,中国成为最大的风塔制造国,风轮机转子叶片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5%。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中国是可再生能源最大的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仅2013年一年,风电新增发电能力16.1GW,太阳能发电12GW,风力总发电能力达到91.4GW,太阳能发电20.3GW。

但中国能否进入价值链上游,成为能源创新大国。在一定程度上,这正在成为现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中国每年可再生能源专利的登记数量超过欧洲专利局,增长速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快。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专利累计数量也超过其他国家。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已经成为能源领域的创新者,但中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增长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中国放宽可再生能源融资限制、提倡"绿色信贷"、简化行政程序、改革政府官员评价机制从而把环境问题摆在优先位置,种种措施都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持续增长。

但是投向可再生能源,也要考虑现实的成本问题。首先,放弃原有的火电要损失多少社会成本。现在火电有8.6亿千瓦的装机容量,这个是锁定的,至少30年内不可能改变。第二,使用新能源需要投入多少新的成本。我们现在谈可再生能源投入,只讲了发电成本,可是管理成本也在上升。例如电网需要有储能,有备份,风能和太阳能存在不稳定性,这么大的占比,出现特殊情况应对的成本也要高很多。

总体而言,为了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应对雾霾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提升了应对气候变化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排放控制逐渐由强度目标过渡到总量目标是大势所趋。当前中国需要做的是,妥善处理国际社会对中国减排的压力以及国内尽快实现低碳发展转型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国内低碳行动与国际谈判形成良性的内外互动,寻找全球利益和中国利益的平衡点,并成为推动国际气候进程继续前进的重要力量。但是,全球利益和中国利益的平衡点也是全球竞争的聚焦点。

原标题:中国能源与环境中长期三阶段研判:从2015到2050

分享到:
资讯中心information center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15 诚高电气有限公司 浙ICP备11005513号
联系地址:浙江省乐清市象阳工业区东岙工业园  邮政编码:325604
联系电话:0577-62892333  0577-62881001  400-600-7076
传真号码:0577-62895000  0577-62993184
售后服务:13968759292
联系邮箱:chengdian@chengdian.com

 

  • 诚高联系QQ1
  • 诚高联系QQ2
  • 扫一扫,访问诚高电气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热线400-600-7076